梅瓶最早出現(xiàn)于唐代,宋遼時期較為流行,并且出現(xiàn)了許多新品種。以元代景德鎮(zhèn)青花梅瓶最為精湛。
南宋吉州窯黑地白花荷花紋梅瓶
梅瓶既是酒器,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。這類器多制作精美,造型十分優(yōu)美。
明成化梅瓶 大英博物館藏
花口瓶
花口瓶,流行于宋、金時期的瓶式之一,細頸微撇,圓腹,撇足,因瓶口有如開放的花瓣,故名。始見于唐,宋代景德鎮(zhèn)、磁州、耀州等窯均有燒制。
清嘉慶掐絲琺瑯祥花瑞果瓜棱花口瓶
清同治 粉彩刀馬人物花口瓶
葫蘆瓶
形似葫蘆的瓶式,自唐以來,名與"福祿"諧音,且器形像“吉”字,故又名“大吉瓶”,寓意大吉大利,為民間所喜愛,遂成為傳統(tǒng)器形。
清雍正 斗彩葡萄松鼠葫蘆瓶
及至明代嘉靖時,因皇帝好黃老之道,此器尤為盛行并多有變化。
清康熙 青花龍紋葫蘆瓶
多管瓶
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,故名。直口,上有花形鈕蓋,瓶身有圓筒式和多節(jié)葫蘆式。
北宋龍泉窯青瓷多管瓶
宋代南北瓷窯均有燒造,以龍泉窯制品較多,一般為五管。北方磁州窯系也燒制,瓶體短而渾圓,肩部有直立六管,管粗短。
宋青花多管瓶
琮式瓶
琮,音從。方柱形,內(nèi)有圓孔的玉器,是新石器時期的禮器,也稱為玉琮。器型是圓口,短頸,方柱形長身,圈足、口、足大小相若,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橫線裝飾。其器內(nèi)圓而外方,以象天圓地方之說。
明或更早 龍泉窯琮式瓶
瓷質(zhì)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,只是玉器之內(nèi)圓,上下通透,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,演化為一種瓶。
清光緒粉彩八卦紋琮式瓶